Skip to content

瞥见钢筋水泥以外的世界|港硕一年体验

Published: at 01:10 AM

在电影《普罗米修斯》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回看过去的一年,我爬了十几座山,看了几十本书,听了几百小时的播客,影了几千张相,写了几万行代码。结识了很多朋友,逛遍了香港的角角落落,见证了香港从冷清到热闹的变化,这一年对我来说似乎是在旷野上狂奔。

这一年拍过的照片

这一年拍过的照片

我愿意把这一年看作是给自己放假的一年,我人生中最与众不同的一年,我想我应该写一点东西来记录这一年的生活。

缘起

我一直把读研究生当作人生中必须完成的目标,无论是从小对计算机的喜爱还是被社会压力推动,从当初的考研失利到顺利步入工作,我保持着思索如何与这个目标接近。

毕业后能去一家头部的互联网公司工作可能对很多计算机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精力都不如从前,放弃考研对我来说是一个必须作出的决定。

很庆幸,在好友的帮助下,我DIY了申请材料并海投了一众海外高校。给我抛来橄榄枝的是香港理工大学的计算学系。还记得收到offer的那天是平安夜的凌晨,这是一个一生难忘的圣诞礼物,当时脑海中浮现了在香港旅游的场景。我对香港一直也抱有一种奇怪的好感,每次去深圳都会拿着港澳通行证赶去口岸,但是对香港的了解也仅限于中环、尖沙咀、铜锣湾这些热门的旅游景点,现在我终于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这座城市了。

第一次来香港拍摄的照片

第一次来香港拍摄的照片

我思考过所谓的“研究生”到底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我更希望得到的是给自己一个开始未来几十年工作的缓冲,一个简历上可以写的title,一个与自己和解的理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回过头看,在大家都感叹学历贬值的现在,这笔投资或许并不值得,但是我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值得的选择。

信息差

在香港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困难在第一天就出现了,在我抵达香港的第一天就被“热心的”本地司机坑了钱,这件事情导致我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内地已经几乎抛弃了这种传统的叫车方式,在数字化改革下行程和录音会被平台记录,司机就不敢如此胡作非为,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数字化让现实中达成的契约更可靠了。

糊涂的我仅仅拍摄了司机的车内照片却没拍摄车牌,在线给警察局报案得到的回复是不予立案,作为一个搞技术的人,很难想象在有司机照片和路网监控的情况下会难以找到嫌疑人,这与港片中的阿Sir形象可不一样,大概也就是这样的环境造成了现在香港司机宰客、诈骗的情况屡禁不止。

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想办法规避问题。除了下载Uber,我能关于香港的详尽生活攻略都是出自小红书———这个几年前被知乎博主炮轰的平台。作为一个“RSS原教旨主义者”,我起初还是很反感这类推荐算法决定你该看什么的平台,但当我在小红书的帮助下预约了身份证、办理了学生八达通、领到了香港消费券、我完全改变了对这个平台的看法,我甚至知道了哪里可以买到便宜又好吃的三送饭、哪里可以买到平价的日用品、哪座山适合什么季节去…等等。

拿到博物馆通行证后我几乎走遍了香港所有博物馆

拿到博物馆通行证后我几乎走遍了香港所有博物馆

平台只是一个承载内容的工具,内容既可以向下兼容也可以向上兼容,困在鄙视链里只会限制了自己的认知。除此之外,既然是工具,应该利用好它而不是被它束缚。

安全感

在一年多的工作中我形成了习惯,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待机的状态下,同时对自己的时间价值有具体而又幼稚的认知,似乎一小时过去我又损失了一小时的工资。这种认知让我在初来乍到的时间里总是感到焦虑,我总是在想除了完成课业我应该做什么,我应该学习什么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这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

缓解焦虑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起初选择了最简单的一种,那就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我从学校网站上谋得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为导师开发移动应用,每天除了完成课业和开发工作,每个不下雨的夜晚我都会去维港边跑步,汗水把我的焦虑感冲淡了,我也开始享受这种忙碌的感觉,安全感也随之而来。

真正让我的安全感有所改观的是在香港过的第一个寒假,彼时大陆与香港尚未通关,香港继续保持着孤岛的状态,我在假期里恰好又没有课业与工作需要负担,于是我决定用双脚去走遍这座城市,同时将余下的时间安排给书籍和电影。

在沙田玩一把赌马,在赤柱赏一晚日落,在会展听一场演唱会,在尖沙咀看一场电影,在西九龙等一次夜幕降临,在艺术馆看一次展览,在旺角买一张唱片,在九龙城吃一碗牛腩面,在南丫岛点一碗豆花,在宋王台影一块石碑,在屯门坐一次轻轨,在天水围逛一次湿地公园,在科大行一圈山,在将军澳踩一次单车,在荃湾绕一圈水库,在中环海滨晒一天太阳。

浅水湾的日落

浅水湾的日落

以上这些都是我的寒假记忆碎片,这是我人生中过的最为充实的一个寒假。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并且开始意识到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安全感并不是来自于工作,而是来自于自己对生活的掌控。

记录生活

在来到香港之前我一直长期生活在杭州,对探索城市这件事情并不感兴趣,周末我更喜欢在家里看视频、听音乐、写代码,潜意识里每个城市都差不多,我们每天不过是在不同的钢筋水泥之间穿梭。似乎只有那种坐在露天的咖啡厅里喝着咖啡的精英主义的生活才是值得被记录的,抑或是那种在山顶的帐篷里看着夜景的生活。

长洲岛的糯米糍

长洲岛的糯米糍

当我在看到日落的霞光倾泻在校园里的时候,当我坐在同学家里吃着热腾腾的火锅的时候,当我品尝着内地麦当劳已经喝不到的奶昔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我开始意识到,其实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记录。你不会像苹果广告里那些光鲜亮丽的人一样精致地使用那些设备,相反,镜头里拍下的一场雨、一棵树、一顿晚饭都会构成你与众不同记忆的一部分,你所拥有和应该珍惜的就是你的生活。

拥抱孤独

孤独在留学生活中是一种常态,我在香港的生活中也经历了很多次孤独,尤其是当我在寒假里独自一人在香港的时候。大仲马说,孤独能造就伟大的心灵,是否有伟大的心灵我不知道,但在这段时间里我不必拼命去融入别人的生活,我可以具有选择的自由,一个人可以一整天都泡在图书馆,可以一下午都在海边晒太阳,也可以一天都不出门,还可以每天听着播客夜跑。这种自由是我在之前的生活中所没有的,我也开始享受这种孤独。

然而孤独和寂寞又是不同的,人终究是群居动物,孤独是一种自由,而寂寞是一种需要排解的情愫。每周我会集中时间给家人打几通视频电话,我会告诉他们我在香港的所见所闻,信息大都是正向的。

一起爬山的兄弟们

一起爬山的兄弟们

剩下的空白则是身边的朋友和远方的朋友共同填补的,在周末以及没课的的时候约上好友一同行山、看电影、吃饭,同时也会在IM软件里和远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感受,果然人只有在交流中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很庆幸,在学校里我遇到了值得交心的朋友们和现在的伴侣,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还是幸运的。

旅游小分队

旅游小分队

结语

回到最初的讨论,人生究竟是旷野还是轨道,我收拾好了行囊,从旷野又回到了轨道上,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进步。我想我还是会继续在这条轨道上走下去,但是我也会时不时地回头看看旷野的风景。